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荷两国移民群体城市住房问题研究
科研成果
专家建议

陈诗一: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表日期:2021-08-03  作者:  点击:[]

       中国的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


实现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提供资金与机制支持

       绿色金融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巨量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弥补缺口要靠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绿色金融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创新性的战略措施和任务,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相关领域的系统性工程;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撑,实现的机制从根本上来说是绿色发展要通过市场的机制、经济的手段和资本的逻辑来实现。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在经济绿色转型时期,绿色金融将发挥扭转资源错配与管控生态环境风险的中枢作用。


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与市场体系

       一是政策体系方面,过去数十年中央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2016年联合制定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是第一份关于绿色金融在国家层面的官方指导文件,开启了中国绿色金融工作。二是市场体系方面,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包括地方政府、银行、环保部门、企业,比如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和各类政府主导的绿色信托基金,金融产品主要包括规模庞大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我国也在积极试点碳交易并即将很快推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国家还通过制定一系列市场法律法规、信息披露制度等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推进绿色金融地方试点与国际合作

       地方实践上2017年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8个市(州、区)获批建立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区域特色绿色金融发展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绿色转型。2019年兰州新区也成为试验区。截至2020年底,9个试点地区绿色贷款余额达2368.3亿,占区域全部贷款余额15.1%,超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绿色债券余额达1350亿,同比增长66%20213月,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规,也是全球首部规范绿色金融的综合性法案——《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开始正式实施。国际合作上2016年中国牵头成立杭州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2017年中国联合法、英、德等七个国家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2018年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2019年中国与欧盟共同发起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促进绿色金融标准趋同。


加快区域绿色金融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地区积极构建“1+2”绿色金融发展“三评估”体系,以绿色金融发展竞争力评价体系为主,区域协作度评价和目标达标度评价“双评估”体系为辅。总体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领域平均综合评级从2019B级上升到为2020B+级,取得显著成果。但分省来看,存在区域内部不平衡。2020年上海市评级为A+,浙江省平均评级为A-。安徽省和江苏省平均评级均为B+,与上年相比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相比其他两地发展程度较低。


着力解决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不平衡

       针对绿色金融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一要优化顶层设计,打破行政壁垒。在“三省一市”之间建立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推动绿色金融规划与国家规划纲要的融合提升。二要结合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建立长三角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市场,统一绿色标准。三要抓住科创板设立机遇,提升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对外开放水平,发展金融科技重塑竞争力新源泉。四要研究建立绿色GEP核算和跟踪评价框架体系,着重探索长三角区域内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五要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主体推进申报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以绿色金融服务长三角全面绿色转型。六要发挥绿色金融支持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作用。七要关注双碳目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强化碳信息披露,建立气候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陈诗一

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安徽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条:林坚:关于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的思考
下一条:刘聪: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