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
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媒体在线
媒体在线

【光明经济】智慧激荡 只为宏伟蓝图变美好现实——来自第三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声音

发表日期:2023-12-20  作者:  点击:[]

       近日,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河海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20余位来自长江沿线11省市社科联、高校、新型智库的专家学者,就“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探讨交流。

       在论坛第一阶段,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洪银兴,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河海大学校长杨桂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原部长侯永志,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姜海分别作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谷孝鸿主持本环节。

       洪银兴在题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发展路径》的报告中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航向有重要指导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靠科技创新,还要发展新能源,落脚点是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基本路径在于集聚高端创新人才。

       胡亚安在题为《长江内河高等级航道的畅通延伸与能力提升》的报告中指出,推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要重点突破相关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安全、绿色和智慧引领,实现关键技术跨越式突破。

       杨桂山围绕《长江与鄱阳湖江湖关系变化与调控途径》主题提出建议:加强鄱阳湖附近自然水文调控途径研究,包括湖区子湖水文连通、蝶形湖建设、湖区圩垸整治,通江水道泄流比降减缓等。

       侯永志在《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和思考》报告中强调,要明确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发展与安全等工作内容间的关系,把握好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不同政策工具间的关系,进而更好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姜海在《中国特色流域治理与长江经济带新实践》报告中指出,长江流域在较短时期内取得显著改变和重大成就,得益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想共识和体制机制保障,强化中央统筹、建立多层级协调治理新框架,激发创新活力、促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推动地方协同融通、打造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样本,持续健全制度安排、打通利益调节和规则对接的难点,优化规划政策体系、完善激发主体权责利落实的长效机制。

       上午第二阶段,江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罗勇兵,重庆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湖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卫桥,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围绕“以高质量研究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分别交流发言。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主持本环节。

       罗勇兵指出,要强化研究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强化驱动力,深化研究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突破;凝聚新力量,强化支撑力,鼓励更多社会工作者面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潜心钻研;谋求协同路径,着力促进跨界协同融合,拓展合作领域空间。

       龙川就更好发挥长江沿线省市社科联作用,提出建议:一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为开展重大研究构建有效合作机制;二是建立课题发布机制,发布具有共同属性的选题指南,引导沿线社科界开展专项联合研究;三是成果转化发布机制,以此促进研究成果在沿线省市的转化、应用;四是建立成果评价机制,以此带动和鼓励社科界更加积极有为地开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

       刘卫桥表示,要协同开展建言献策,协同开展长江文化研究,厚植家国情怀,传播时代价值,展示多彩文明。同时,协同开展教育合作,通过主题演讲、博物馆展示、学习交流等方式讲好长江故事。

       刘西忠在《打造江苏最强大脑集聚平台,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报告中就加强合作提出:在为长江经济带提供高质量发展机制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激发长江经济带文化力量方面加强合作;在品牌集聚和品牌打造进一步加强合作。

       在下午主题论坛阶段中,11位专家共同围绕“生态优先”“创新引领”“战略支撑”“协同融通”“安全发展”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扬州大学原党委书记、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姚冠新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冯淑怡共同主持本环节。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基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增强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要求,以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任务,提出了长江经济带人才共同体的基本内涵,认为在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的雁阵模式中,应增强上海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雁功能,推动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建设国家级人才引进集聚平台,形成具有强劲创新实力和活力的雁翼功能。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余贵玲指出,优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产业空间布局,对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需要优化构建“一核领四极、一带联四纵、一圈拓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二是应加强与周边地区产业空间布局拓展对接。三是需强化政策供给,提升国家层面政策创新供给水平、增强地方层面政策协同联动水平等。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指出,把长江沿线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高水平打造世界级长江科创大走廊、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全流域产业链协同合作、加大投入和人才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科技安全工作体系。

       九江学院副校长李松志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的文旅IP塑造为例,提出“定位有高度,功能有广度,产品创新有深度,同所有元素建立关联度”的融合原则。

       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胡艳强调,着眼于上中下游城市群协同联动发展这一关键点,构建“依托通道、一群引领,多极支撑,协同联动”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协同发展空间格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包括因地制宜分工、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合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三大方面。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她分析了合作的必要性、共商共建的合作工具,并指出现有的合作路径如何达到成本收益和多主体利益平衡。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认为,必须以更高站位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长江生态安全,着力提升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

       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曹劲松指出,南京作为长江下游的跨江大都市,长江文化深深地浸润于城市空间肌理,在城市更新微改造中,应进一步把握好长江文化的叙事原则,以绣花功夫、于细微之处构建长江文化场域,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文化魅力和文明新貌。

       南京林业大学数字林业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员执行院长孔凡斌指出,通过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实现高水平生态保护,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机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自贸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宏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更好推动有组织科研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前沿引领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原始创新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相结合、国际合作和区域统筹相结合。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大运河农业文明分院执行院长路璐认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特质是基于历史意识的文化表达与身份认同,可以从点、线、面展开文化建构,如打造长江历史文脉的特色性标识,深入挖掘区域长江文化之间的交流融通,以及要以长江文化为线,串点接面,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成就等。

       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保护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张兵对论坛作总结点评。

       本次论坛由江苏省、重庆市、湖北省、江西省4地社科联联合指导,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承办。(李记)

原文链接:https://share.gmw.cn/economy/2023-12/20/content_37040498.htm




上一条:【光明日报】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来自第三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的声音
下一条:【中国社会科学网】第三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