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研成果
专家建议

庄贵阳: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发表日期:2024-09-09  作者:  点击:[]

编者按

       823-25日,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承办,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年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会议围绕“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思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碳排放双控转型新机制”“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内涵”“构建大生态经济学体系”“绿色生产力”等12个专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期编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庄贵阳的《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庄贵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为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本报告从三个方面对这一文件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包括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政策演变、“十四五”节能降碳形势与挑战和双控新机制激发绿色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

       (一)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政策演变

       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分别针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总量和强度控制。两者均能节约资源,提升效率,但总量控制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强度控制指标越接近理论值行动成本会越高。因此,从“十一五”开始,国家不断强调并采取措施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制度。建立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转型新机制有利于科学精准开展评价考核,树立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鲜明导向;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有利于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展现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二)“十四五”节能降碳形势与挑战

       我国“十四五”时期节能降碳仍然面临严峻形势。“十四五”前3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超过预期,能源强度下降低于预期,煤炭消费出现反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攀升,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依然存在。因此,今年5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2024-2025年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旨在对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进行战略部署,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落实上述节能减碳行动需绿色生产力作为支撑。碳排放双控制度建设要求到2025年之前,进一步夯实这些基础能力的建设,包括计量、统计、监测等,为“十五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实施碳排放双控奠定基础。“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2030年碳达峰后,实施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具体可进一步落实到国家、地方、行业、企业、项目和产品六个层面工作安排。

       (三)双控新机制激发绿色新质生产力

       碳排放双控制度激发绿色新质生产力。将能耗强度降低替换为碳排放强度降低作为主要约束性指标,将有助于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在降碳扩绿增长创新方面的主动性,极大释放能源要素效能,实现用高质量的能源要素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此同时,降碳引领减污为高质量生活赋能。根据清华大学研究成果,如果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PM2.5浓度将显著下降。因此,“双碳”目标会形成稳定且高水平的空气质量和健康效果。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具有先进性、优良性、前沿性和可持续性。绿色生产力发展关键在于能源迭代,需要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目前我国绿色能源产业全球领先。产业发展方面,“新三样”行业出口蓬勃发展,不仅带动经济增长,而且培育新生产力,促进经济良好发展。技术更新方面,光伏、陆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已低于煤电标杆成本,对新质生产力贡献巨大。投资规模方面,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发展节能降碳和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体原则:化石能源有序退出是碳中和基本内核;积极谋划“双碳”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创造必要相关条件,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保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成为主体能源,依次有序替代现有化石能源存量。另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调控机制:碳市场设计需逐步从强度控制过渡到总量控制;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探索配额有偿分配机制,加快健全完善绿证交易市场;逐步引入有偿配额分配机制,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强绿证交易与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政策的有效衔接。

       “双碳”目标是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中国“双碳”目标并非是先污染后治理发展饱和式自然减碳,而是探索生态保护中发展的政策驱动式减碳,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探索。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调整问题,是高质量发展导向的多目标协同(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生态文明整体布局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odnLNx6P0Gzi1ObvMiKyQ




上一条:赵敏娟:农业生态产品富民的作用机理、实施困境与政策选择
下一条:李周: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