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研成果
专家建议

李周: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思考

发表日期:2024-09-06  作者:  点击:[]

编者按

       8月23-25日,由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承办,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年学术年会在南京举行。会议围绕“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思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碳排放双控转型新机制”“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内涵”“构建大生态经济学体系”“绿色生产力”等12个专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期编发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李周的《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思考》。


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思考

李周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生态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互动关系的重要学科,提供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本文从生态视角出发,梳理生态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阐明其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差异,并深入探讨研究中的核心辩证关系,以期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伟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厘清从生态视域思考生态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生态视域下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植根于主流经济学,融合了来自经济学、生态学、热力学、哲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概念。一是马歇尔的经济生物学,强调经济是动态的有机体,适宜以生物学而不是机械学为基础,并把经济生物学视为主流经济学向往的圣地。他一方面在土地、劳动力、资本三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组织要素,另一方面又把要素简化为人与自然两大类;二是博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学,认为经济需具有生物群落和生态群落的本质特征;三是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根的生物经济学,强调经济学的核心是相互依存和进化,而不是平衡,竞争是所有物种的本能,唯有合作,包括陌生人之间的合作,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四是赫尔曼·戴利的生态经济学,强调要把经济的物理规模控制在生态规模以内,在此基础上做好并分好蛋糕;五是威廉·诺德豪斯的绿色经济学,主张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均衡,借助经济模型量化评估气候政策和缩小外部性层级。

       明确生态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不同之处。生态经济学直面现实世界中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杂、多层次的性质,与主流经济学存在明显差异。理论基础方面,主流经济学以机械学为基础,以消除经济运行过程中随机扰动的影响维持平衡为研究核心,认为经济体的韧性和弹性的变化范围具有确定性,生态经济学以生态学为基础,以随机扰动中发生的突变识别演进方向为研究核心,认为经济体的韧性和弹性的变化范围具有不确定性;基本假设方面,主流经济学以人是自然界主宰,以及个人理性、私有产权和自由竞争为研究假设,生态经济学以人与自然和谐、个人理性和群体理性相融、竞争和合作互补为研究假设;追求目标方面,主流经济学以利润最大化为研究目标,生态经济学以关系协调最优化为研究目标;运行机制方面,主流经济学关注竞争机制、价值实现、供求平衡、需求创造,生态经济学关注循环、合作和竞争三个机制、资源利用中的耗竭、污染负价值、欲望抑制;方法论方面,主流经济学以演绎为主,重视规则和制度的简便性,生态经济学以归纳为主,重视规则和制度的有效性。

       关注生态经济学研究中三组对象的辩证关系。为保障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还要探讨短期和长期、人类和自然、私有品和公共品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短期和长期的关系。人们通常有关注刚发生的事情和它们的短期影响的偏好,然而,事物演化的规律往往需要观察几百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变化才能揭示出来,所以做研究一定要有长期视角;其次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类和自然是两个主体而并非主客体关系,其中既有自然服务于人类的一面,也有人类依附于自然的一面。因此在利用自然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应当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阈值来发展经济,把人类需求和自然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后是私有品和公共品的关系。生产木材、牲畜、鱼类等谁占有谁享用的私有品很重要,保持森林、湿地、海洋等可共享的公共品的健康更重要,只有协调好私有品和公共品的关系,才能维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性和可持续性。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VbMwdwTQkuL5FNqgEEtVw




上一条:庄贵阳: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下一条:毛显强:关于构建“大”生态经济学体系的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