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研成果
专家建议

郭杰、沈春竹:江海联动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发表日期:2023-12-15  作者:  点击:[]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其必然要求。近年来,江苏在探索“陆海联动、河湖联动、江海联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上取得显著成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江苏段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江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促进江海资源要素合理有效配置,实现江海特色产业良性互动,形成江海联动的配套制度体系。

       构建“优江拓海”优势融合的产业集群布局。统筹江海联动产业布局优化,引导区域产业集群优势融合、错位发展。全面释放沿江地区长江黄金水道动能,加快推动沿江地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逐步推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用地腾退盘活,精准实施系统生态修复。充分挖掘沿海地区产业承接潜力,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双碳”目标实现,实施区域差异化的承接产业转移,科学布局石化、冶金、重大装备及船舶等临港产业。推动形成沿江与沿海地区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上下游环节优势互补,整合形成体系化的产业发展优势与特色,增强综合竞争力。

       强化引导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用途管制制度。一是坚持长江大保护战略。细化明确沿江区域的产业空间准入清单,保护重要流域的生态环境。二是调整完善主体功能定位。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中增加城镇开发边界可使用规模、生态极重要区/农业生产适宜区/城镇建设适宜区比例等指标,完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三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探索建立“三区三线”动态调整机制,开展沿海地区重要产业承载空间识别与调查分析,规划先行,编制重要产业承载空间详细规划,明确分区计划、准入、转用等用途管制规则,构建沿长江一公里和五公里“空间识别—成因分析—有序退出”的空间纠错机制,探索江海联动区内土地要素市场交易规则。

       探索引导产业空间格局优化利益平衡机制。一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长效机制。构建“产品调查—价值核算—市场交易—生产供给”价值实现逻辑闭环及场景。二是建立沿江产业退出与沿海产业承接区域的利益共享机制。借鉴江苏南北挂钩经验,以经济产出、新增税收的比例分成,平衡短期内沿江产业转移腾退的收益损失,同时保障沿海承接区积极性。三是探索建立沿江沿海联动发展机制。沿江、沿海地区共同构建区域合作发展基金,采取教育支援、人才培训、技术转让、资源共享、政策优惠等方式,将其用于区域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衔接、生态环境联治。

       完善产业和人口有序空间转移的配套制度。一是围绕产业优势互补、人口福利公平,以共建产业园、共同促进就业等形式探索产业人口有序转移空间保障机制。二是完善沿江、沿海产业规划,统筹实施沿海地区重点产业项目用地保障,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的分区管控。三是因地制宜优化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逐步完善沿海区域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四是加强沿海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人才和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转移支付,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构建江海联动的产业人口转移的长效制度。

       建立江海联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估机制。组织江海联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考核,以五年为考核评价周期,确定考核评价等级,并制定奖惩办法。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江苏江海联动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目标,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化沿江、沿海之间“人—地—产—资”联动性考核,考虑人口、土地、产业、资本等不同维度,综合开展江海联动政策实施、沿江产业退出、沿海产业承接、用地布局合理性、集约利用水平等考核评价,推动形成江海联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郭杰 沈春竹

(作者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国土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级高工)





上一条:马贤磊、金铂皓、杜焱强:“加减乘除”做好生态利用文章
下一条:姜海、王鹤鸣:以中国特色流域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