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研成果
专家建议

李周:构建生态价值核算体系,完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发表日期:2021-06-17  作者:  点击:[]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构建生态价值核算体系,完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构建分类化、精准化、常态化的生态价值核算体系

       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机制,可以为把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与政绩考核制度提供重要支撑,还可以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生态资产评估的基础与依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框架应该以企业、社区、项目、工程等参与生态资源资产保护、修复、建设的主体为基本单元,而不应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本单元,把人排斥在外。生态价值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分类化,将生态系统分为保护类、修复类、建设类和冲击类四类,分别核算他们各自的投入和产出,评估其效益差异。二是精准化,要以生态服务消费的成本效益方法替代选择价格参数的方法,对于难以准确核算的内容可暂不核算。三是常态化,GEP核算和GDP核算不仅方法要具有可比性,核算期也要具有可比性,均为一年一次。核算时应将当年新增的价值量和原有的生态系统价值区分开。


加快夯实生态价值核算的技术支撑

       加快构建运用生态价值核算体系,需进一步夯实其调查、评估、监测的技术支撑。一要完善生态价值核算方法和监测体系。GEP核算应改变以往不重视经济数据的倾向。从短期看,应构建经济数据收集体系,并以统计学方法估计生态服务的成本,以各项生态工程的成本或机会成本确定生态补偿标准。从长期看,必须构建生态监测体系。可根据GEP核算的重要选择指标,建立“主管部门-社区-第三方”三位一体的生态监测体系。社区参与调查除了能够很快地实现统计之外,还有利于感受村庄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第三方专业评估可保证评估程序的严谨性、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评估建议的合理性,把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真实性统一起来。


明确生态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

       只有生态价值核算方法而没有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价值核算将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只有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而没有生态价值核算方法,生态服务价格的确定就具有主观随意性。从长期看,生态服务价格会经过供需双方重复博弈,逐步逼近生态价值,达到纳什均衡。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存在可以更好地激励各类利益相关者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活动。生态价值实现可以采用三类基本方式。一是市场方式。从生态价值实现的优先序看,凡是可通过市场实现的生态价值都应通过市场加以实现。二是激励方式。激励是生态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我国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湿等均采用激励方式,该方式可以推广到更大领域。三是公益方式。各种类型的生态价值实现都可以采用公益方式,主体可以是政府、环保组织、企业和城乡居民。随着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环保组织、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有生态意识的城乡居民的增多,公益方式在生态价值实现中的地位和作用会逐渐增强。


生态价值实现需要培育多元化付费主体

       现实中国内外生态服务的付费主体都以政府为主,但政府可投向生态的财政资金是有限的。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必须动员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充当付费主体,包括环保组织、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以及愿意为环境保护做贡献的个人。国际上倡导生态服务付费制度,强调生态服务的消费者应该成为付费的主体。中国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强调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履行责任,这两种制度设计有显著差异,都都由政府最后兜底。随着生态价值付费社会主体的增多,政府作用可能会下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旨在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增长很快,在生态价值实现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逐渐增强。随着社会进步,有生态意识的居民作用越来越大。比如在江西试点城市之一,采取鼓励市民以公交、共享单车、步行出行来减少碳排放。一个居民的作用不大,但把他们累计在一起总体作用很大。我国使用手机的居民越来越多,为了解居民碳足迹变化创造了条件,有关部门可以进行具有统计学意义抽样,把居民碳足迹变化弄清楚,进而把居民发挥的作用估计出来。生态价值付费主体安排的优先序是:对于消费者愿意当付费主体的,要尽量由消费者付费;凡是企业和环保组织愿意当付费主体的,要尽量由企业和环保组织当付费主体。在没有其他付费主体的情形下, 政府要充当付费主体。


完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要进行系统创新

       一是生态价值实现主体的创新。政府是现实中最主要的生态价值实现主体,但政府不可能包揽一切,客观上需要创新生态价值实现主体。例如南昌高新区五星垦殖场自2012年开始出现白鹤,众多爱鸟人士积极响应,用众筹的方式筹集资金近200万元,建立全国首个集教育、科研、观光、摄影为一体的民间白鹤保护小区,这是补偿资金来源主体及筹集方式的一次创新。二是生态价值实现载体创新。廓清生态价值的贡献者,是生态价值核算的基础。例如为了避免鱼虾被候鸟吃掉,渔民会驱赶鸟类。为解决人鸟矛盾,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推出“点鸟奖”活动,由专业观鸟团队清点湖泊内各类候鸟的数量,并根据招引的鸟类类型确定奖励标准。三是生态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融合机制创新。现实中可投入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的资金总是有限的,要让它们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把生态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融为一体。四是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与社会需要的生态服务融合机制创新。配置城市和农业生态系统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可提供的生态服务,保护、修复和建设生态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和农业生态系统的需求,进而实现两者的融合。五是生态利用与生态保护融合机制创新。生态系统适度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红线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达方式。其中,生态利用边界划定应与生态要素最优利用的发展政策研究相对应,生态利用限制规定应与禁(限)伐、禁(限)牧、禁(限)渔等的管制政策研究相对应。

李周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





上一条:石敏俊: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与机制设计
下一条:谷树忠:两手发力推动“两山”双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