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荷两国移民群体城市住房问题研究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南农成功举办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发表日期:2025-10-20  作者:  点击:[]

       2025年10月18-19日,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成功举办。江苏省社科联主席、南京农业大学曲福田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丁艳锋教授,SuReFood联盟主席、荷兰瓦赫宁根大学Nico Heerink教授,德国莱布尼兹转型农业发展研究所(IAMO)所长Thomas Herzfeld教授,荷兰内梅亨大学Erwin van der Krabben教授,英国布莱顿大学、复旦大学Marie K. Harder教授,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包容性繁荣”研究所所长Martin de Jong教授,亚洲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Nanae Yamada女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金松青教授,巴西利亚大学Carlos Hiroo Saito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传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教授,武汉大学傅十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李霄教授等应邀出席。来自中国、荷兰、美国、日本、爱尔兰、德国、巴西7个国家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代表共计120余人参会。

       本次会议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荷国际合作三十周年为契机,聚焦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短缺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多重挑战,旨在搭建高水平、跨学科的对话平台,聚集来自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等领域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及行业实践者,共同探讨在快速城镇化、乡村振兴与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新路径。

       10月18日上午,丁艳锋副校长、曲福田教授、Nico Heerink教授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冯淑怡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丁艳锋副校长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在农业教育、科研与国际合作方面的成效。他指出,公共管理学院与瓦赫宁根大学等高校及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了联研、育才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本次会议聚焦土地管理、乡村振兴、城市发展与环境治理,对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曲福田教授指出,自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荷兰伙伴开展自然资源管理研究领域合作以来,双方围绕产权、土地与环境影响等关键议题,在快速发展背景下以政策和制度创新推动可持续治理。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

       Nico Heerink教授回顾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长期合作历程。他表示,双方通过多项联合项目推动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培养青年学者、发表高水平成果,并共同发起SuReFood联盟,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农业与食品体系发展。

       冯淑怡教授总结了过去30年中荷合作进展,指出自双方共同推进土地产权与绿色发展相关研究以来,已牵头实施约二十余项国际合作项目,在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支持,并建设了系统化课程与数据库,为科研与实践提供坚实基础。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石晓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主旨报告环节由Nico Heerink教授和Thomas Herzfeld教授分别主持。Thomas Herzfeld教授作“农业转型的异质性:包容性变革的启示”的报告,指出农业转型进程具有高度异质性,政策设计需更注重可持续性与包容性发展。Erwin van der Krabben 教授作“荷兰城市如何应对工业区振兴难题及土地政策在解决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的报告,深入剖析了西北欧住房危机根源,并探讨了通过现代化土地政策以破解困局的可能路径。Nico Heerink教授作“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可供低收入国家借鉴的经验”的报告,阐述了中国如何成功实现大规模农村减贫,并指出其经验对低收入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贤磊教授作“从制度到治理: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例”的报告,指出中国土地集体所有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与自然资源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1018日下午,专题研讨会环节特设四个分会场,聚焦“农村土地管理与乡村振兴”“城市土地管理与高质量发展”“面向景观可持续性的自然资源治理”“气候变化下的环境治理”四个主题,来自密西根州立大学、巴西利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8位专家学者分别作学术报告,围绕土地制度创新、城乡土地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气候治理政策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化有机融合、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智力支持。

  

  

       1019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Erwin van der Krabben教授主持。Marie K. Harder教授作“将真实的地方共享价值写入政策:从隐性理念转化为明确体现”的报告,系统介绍团队研发的“WeValue InSitu”创新方法,为气候适应、公共健康、城乡治理等领域政策制定可操作的本土化依据,并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践成功。Martin de Jong教授作“智慧城市之问:数字化如何塑造可持续城市的包容性与循环性?”的报告,指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受制于资本逻辑难以突破社会公平与资源循环的瓶颈,亟需深层制度变革。Nanae Yamada研究员作“亚洲食品体系与同一健康”的报告,强调针对以小农户为主导的亚洲传统食品体系潜在的人畜共患病风险,应采取整合人、畜与环境的“同一健康”治理路径。

  

  

       总结和闭幕式环节由冯淑怡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位专题研讨会的召集人分别进行总结汇报:任广铖副教授指出,研讨会一围绕农地产权安全、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土地修复的治理结构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了我国当前政策背景下的热点问题,并交流了跨国比较研究的潜在方向;李欣副教授指出,研讨会二聚焦工业用地的治理、住房与城市土地市场和景观的联系、城市更新多元实践的理论拓展,强调跨国家跨学科交流的重要性;陶宇副教授指出,研讨会三探讨了自然资源的跨界与多尺度治理、生态系统服务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强调跨学科合作和数据驱动的可持续治理模式;李长军副教授指出,研讨会四聚焦循环经济、流域环境治理、有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强调跨学科合作与科研成果向政策转化的路径。

  

  

       最后,Nico Heerink教授进行闭幕式致辞,他回顾了中荷合作三十年来取得的成果,高度肯定本次会议在促进国际交流与青年学者合作方面的积极意义,并期待未来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研究。

       本次会议由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在当今世界格局深刻演变、可持续发展议题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本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促进全球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会议成果有望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决策与国际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条:《自然资源管理学通论》出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