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揭示土地出让规模和出让价格的变化规律对促进土地要素参与宏观调控过程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利用冷热点、标准差椭圆和综合地价模型刻画2007—2022 年中国295 个城市的土地出让规模和出让价格变化的时空特征,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空间交互关系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 土地出让规模历经高速增长-急剧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特征,呈现“东热西冷”的空间格局,工矿用地和商服用地的出让重心由东向西迁移,住宅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出让重心由北向南迁移。② 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价格上涨较快,工矿用地和其他用地价格上涨较慢,各类地价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格局,空间分布由点状离散向面状集聚演进,局部差异缩小、全局差距扩大。③ 土地出让规模和出让价格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局域空间格局呈现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位于“胡焕庸线”以东,低-低集聚和高-低集聚位于“胡焕庸线”以西的分布特征。④ 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土地出让规模和出让价格的影响高于单因素,土地出让规模和出让价格变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导向下政策制度实施和区位条件优化的结果。应通过优化土地出让结构、调控土地出让价格、引导土地出让规模与出让价格的交互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土地出让规模;土地出让价格;空间关联;时空格局;形成机制;地理探测器